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术的外科原则
浏览: 207 次
糖尿病足治疗 发布于:
1、麻醉:糖尿病足患者行截肢术常选用硬模外麻醉,也可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神经阻滞麻醉。
2、体位:患者体位有截肢平面决定,常采用仰卧位。
3、止血带:糖尿病足患者行截肢术慎用止血带。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,患肢血供差或极度缺血,截肢术中出血一般不多,如血供较好出血较多,可抬高患肢止血,而不用止血带止血。
4、截肢平面:截肢平面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患肢血供、肢体条件及病变程度,其次考虑患者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生活习惯、环境。可结合观察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,动脉造影、多普勒血流测定、经皮氧分压测定等。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,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。
5、残端处理:皮瓣要避免皮肤瘢痕直接位于骨端之上,负重区的皮肤要保留正常全层皮下、皮肤组织,并具有良好的血供和感觉,术中不要在皮肤和深筋膜间做不必要的分离,以维护皮瓣的血供。肌肉为适应全面接触假体,应用肌肉固定术、肌瓣成形术以防止肌肉回缩,保持肌肉张力。为防止神经残端形成神经瘤,受到牵拉时引起疼痛,一般采取将神经向远侧牵拉,用锐利刀快速切断,使残端回缩到截骨平面以上或采用神经外膜结扎法以防神经瘤形成。血供结扎要十分可靠,近端大血管采用结扎加缝扎,小血管结扎。骨残面应使皮肤及软组织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合。骨膜切面与截骨平面应相对应,采取过长骨膜或用骨膜缝合封闭骨髓腔并无好处。伤口缝合前应仔细止血,防止血肿形成,可在残端放置引流条。
6、术后处理:术后正确包扎伤口是防止残端血肿和感染的重要措施。可采用硬包扎法和软包扎法。